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参加《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NGO平行论坛
2021年9月27-28日,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CBD)秘书处、生态环境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NGO平行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地举办。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联合国CBD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以视频形式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光出席论坛并现场致辞。
来自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等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400余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 围绕“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环保民间组织助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全球生物多样性案例”、“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以及“基金会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五个主题展开讨论。论坛发布了全球生物多样性 100+案例,围绕《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等内容分享各自的前沿观点、案例和行动,并启动了非国家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主承诺的仪式。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杜永胜理事长参加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协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的专题研讨,通过圆桌对话介绍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是国内首家以增汇抵排、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也是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们一起,最早开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具体实践的公益机构之一。10多年来,基金会募集公益资金9亿多元,实施森林碳汇、林业碳中和及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在双碳目标下, 基金会正在积极与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服务碳中和的战略,在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统筹布局多重效益的碳汇项目、碳中和项目的示范。基金会正在河北太行山、燕山地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青海河湟谷地、长江上游川西片区、东北大兴安岭片区等地布局和谋划新的项目。基金会希望未来与更多的志士同仁合作,发挥好在生态系统碳汇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优势,发挥好基金会的平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落地实施更多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相结合的优良示范,以实际行动推进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参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协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专题研讨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推荐的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被选列为本次论坛发布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之一。
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荣誉证书颁发仪式
该项目是碳汇基金会从2010年起,协同老牛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启动,以结合气候目标,示范乔、灌、草结合,综合修复与管理技术,带动社区发展,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生态修复过程,共同维护和巩固生态修复成果为目的,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一个成功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30年的计入期内将产生碳汇量20万吨。该项目于2013年成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理事会登记注册,并获得了“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的金牌认证。
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前后对比图
杜理事长出席了平行论坛的闭幕式上的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倡议签约仪式,作为生物多样性联盟代表,代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郑重承诺:到2030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国内外合作伙伴一起,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在中国的开展和示范,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协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到2030年,至少筹集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同推进,并将此承诺纳入“从沙姆沙伊赫到昆明:自然与人行动议程”中。
杜永胜理事长代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承诺贡献纳入“自然与人行动议程”
关于CBD COP15
CBD于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已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进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环境公约之一,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发挥了重要作用。COP是CBD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COP成果将主导CBD进程的发展走向,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方向。2016年12月,CBD COP13决定,COP15由我国举办。COP15将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制定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确定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方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寄予厚望。举办COP15对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